清华凯发平台10月10日电 (通讯员 张玲) 10月8日下午👩🏼🦱,美国马里兰大学郝晶瑾(Oliver J.Hao)教授做客清华环境论坛第33讲,以《环保运动与环境问题》(Environmental Movement and Issues)为题,为凯发平台约50名师生作学术报告。本次环境论坛由K8凯发院长余刚教授主持💇🏼。

图为环境论坛现场。 张玲摄

图为郝晶瑾教授作学术报告😝。 张玲摄
余刚教授代表凯发平台师生对郝晶瑾教授来访表示热烈欢迎⛹🏼♀️,详细介绍了郝晶瑾教授的学习和科研经历,并由此引出本次环境论坛的主题:环保运动与环境问题👆🏻。
郝晶瑾教授首先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美国多年的所见所闻,一张张图文并茂的幻灯瞬间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他以风趣幽默的解说,引得现场笑声连连;他介绍自己的个人经历👯♀️,也从美国职篮讲到美国文化、历史和社会现象🧏🏿。
随后🧔🏻,郝晶瑾教授开始为现场师生讲述当今世界的环保运动与环境问题。他以时间为轴线,介绍了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环境事件🥲。他指出,环境问题始终离不开人🏊🏼♀️,人口的增长及其对衣食住行的依赖是导致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沿着时间的轴线,他列举了19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全球重大环境事件,以此引出人类发展史上环境问题的发展与环境保护领域的进展🤾♀️。19世纪80年代时,人类意识到疾病与水的关系是此后研究环境问题的重大里程碑。20世纪初🧞♀️,各地NGO的发展为环境资源保护的开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20世纪60年代,生态学的发展也让人们对环境问题有了更为系统和全面的认识。20世纪末,全球部分地区发生了由化学物质污染👨🏽🔧、放射性物质污染等引发的震惊世界的环境公害事件,如美国3里岛事件,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等。上述环境污染事件对人类👩🏽🚒、社会和经济造成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且后续污染地域的土壤、水体等修复费用堪称天文数字。
报告结束后,师生意犹未尽,积极发问:“请问,当今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否避免重蹈发达国家的覆辙🙆🏿,避免环境污染?”郝晶瑾教授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若公众和政府具有足够的“环境意识”🐲,在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有可能降低环境问题的影响,但实际上环境问题始终不可能避免。环境、政治和经济都是相互联系的🧓🏻。现场亦有同学就固体废弃物的“零排放”提问,郝晶瑾教授以台湾当地的垃圾分类回收为例,指出🤦♀️👮🏽♀️:理论上什么都可以回收💪🏿,公众对垃圾回收分类需要政府大力督促执行,政府应出台相应的强制性政策🕝。实际上,固体废弃物并不能达到理论上的“零排放”,社会进步和环境制度完善后,固体废弃物可能不断趋于减少。
郝晶瑾,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荣誉会员🪂,期刊Chemosphere编辑👚,期刊Critical Review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副编辑,发表论文100余篇🍣。
编辑 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