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凯发平台10月6日电 (通讯员 周海燕) 11月6日下午✡️,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刘双江教授🤼♀️、上海美吉生物公司博士瞿娜娜做客环境学术沙龙第102期,分别以《环境微生物学:从培养分离到群体系统,从单个基因到元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环境微生物学中的应用》为题做报告,凯发平台约70名师生听取了报告。本次报告由凯发平台给水排水工程教研所教授陈吕军主持🤱🏻。
刘双江首先讲解了污染物降解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代谢途径和降解基因🪫,并以氯代硝基苯为例,分析了该种污染物的降解机理🪴。他着重介绍了他的研究所发现的一种能够降解氯代硝基苯的降解菌(命名为 CNB-1)和利用CNB-1进行氯代硝基苯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的典型案例。随后™️,他还介绍了元基因组,即一个群落中的不同微生物基因组的总和🌨,并进一步对运用元基因组学方法开展生物研究的案例展开分析,强调在微生物培养过程可通过培养基选择、温度调控、改变培养技术和方法获得理想微生物菌株。
瞿娜娜博士从实验思路👛、技术路线、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具体的案例等方面分别介绍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宏基因组学及宏转录组学中的应用🫰🏽,并比较了研究系统中微生物组成的各种手段,进而提出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显著性优势🧚🏻♀️。
报告结束后👉🏻,现场师生就相关问题与嘉宾进行了探讨🪔🦙。有人提问✢,CNB-1降解菌在应用过程中质粒会不会丢失👨🏿⚕️?还有人问道,怎么能够在反应器混合菌群中找到某种功能菌,再进行机理研究?刘双江教授指出,一般情况下,质粒越大越不易丢失。CNB-1降解菌含有降解氯代硝基苯基因的质粒比较大🪇,而且应用场地中的植物根系分泌的一些物质能够固定菌株🙆🏼♂️⏺,降低丢失的可能性🧑🏽🎓。至于如何从反应器中获得功能菌👈,我们首先要明确某种物质降解过程存在🙎🏿,再用富集的方法。纯种菌的获得还需采用针对性方法。
刘双江🕎,中国科K8凯发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科K8凯发研究生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微生物学。自2000年以来🌄,在JBC, JB, AEM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编辑英文专著一部,2000年入选中国科K8凯发百人计划🫑🧏🏻♂️,200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支持🧑🏭🛶,现任Applie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Archives of Microbiology编辑。
瞿娜娜,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专业博士,现任职于美吉生物。研究方向为环境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编辑 珍爱